《学会提问》读书笔记
《学会提问》读书笔记
《学会提问》[ 美 ] 尼尔·布朗 & 斯图尔特·基利
虽然书名叫《学会提问》,但其实内容主要是在讲批判性思维。
感觉收获就是,在获取信息时,包括听别人讲话和阅读等等,不能海绵式地直接吸收信息,要不断地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。这样不仅能对获取地信息有更深的印象,还能及时地问出其中自己不解的地方,使自己对收获的信息更加的清楚,同时也能摒弃掉其中无用的信息和观点。
对于遇到的每一个信息,即使它是正确的,也应该要思考其可能省略的地方,以及潜在的负面效果。这些省略掉的信息很可能会使你的思想拐向完全错误的方向。
在思考时,一定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住,要思考其各种可能性,避免调入思维陷阱。
对问题深思熟虑,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,坦然面对与自己完全相左的意见,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更为正确、理性的结论。
靠大脑理性思考
做决定时,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把握,然后必须要理性地掌控自己的信念和结论。因为想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的人,并不会主动地解释那样做地弊端。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,不草率、不盲从,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。
获取信息的思维方式
即“海绵式思维”和“淘金式思维”。
海绵式思维是对于外界的信息,只进行吸收,而不判断其中是否含有应该摒弃的信息和观点。虽然轻松又快捷,但只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。
而淘金式思维则强调,在吸收外界的信息时,要主动地选择该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。即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和它展开互动。
论证中的谬误
下面是几个我觉得生活中比较常遇到的谬误:
- 人身攻击型谬误: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,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。
-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: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,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。
-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: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,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。
- 乱扣帽子谬误: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,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。
- 粉饰谬误:使用模糊、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,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。
- 转移话题谬误: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,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,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。
其中,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和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,是我平时比较难鉴别出来的,常被带歪进去。
- 其它谬误:叙述谬误,滑坡谬误,诉诸公众谬误,诉诸可疑权威谬误,诉诸感情谬误,稻草人谬误,计划谬误,循环论证谬误,以偏概全谬误
了解这些谬误的类型,可以防止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别人的当。
思考其替代原因
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注意到太阳早上出现在天空,到夜里就不见了。孩子想知道太阳到底去哪儿了,于是想方设法地要凑近看看日落。可是,不管怎么努力,他还是不明白太阳到底去哪儿了。后来,孩子又注意到他的保姆也是早上出现在家里,到夜里就不见了。有一天,他好奇地问保姆,她晚上去哪儿了。保姆回答说.“我回家去了。”孩子将保姆的来去和日夜的循环联系在一起,得出结论保姆的离去导致太阳也一起回家了。
这个故事非常的形象。说明哪怕看起来确实是有关联的且很合理,但其实可能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。思考问题时要不断地考虑其是否有替代原因。
避免二分式思维
二分式思维往往假设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只有两个答案。持有这种思维的人总是看到和提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好像天下所有问题都只有两面一样。
但其实大部分事情往往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引起的,我们不能自己局限住自己的思维。
Subscribe to bbbiggest's blog
Get the latest posts delivered right to your inbox